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五十四页,“子三、结显自性”。这地方有两段,第一段是正示离过的真实心体。佛陀前面在开显我们众生本具的现前一念心性的时候,是从两个角度来开显:从不变的体性来说明它不是因缘法,从随缘的作用来说它不是自然。所以,前面佛陀是从不变跟随缘这两种角度来作各别的开显。现在是把不变跟随缘这两种义理结合起来。我们前面是分开来说,现在把它作一个结合,作一个总结,就形成所谓的“双遮双破”。其实“遮”跟“破”意思差不多,都是一种否定,遮止跟破除都是用否定的方式。佛陀告诉阿难说,“当知”——阿难你应该了解,“如是”的这种精纯觉悟,微妙的、光明的心性,它“非因非缘”,不是因缘生,也不是假借因缘而有。为什么呢?因为它有不变的体性。但它也不是外道的这种自然之体,因为它有随缘的作用,外道的自然没有随缘的作用。所以,从否定的角度,它非因缘,也非自然。这是从否定的角度,从非因缘当中开显不变、从非自然当中来显现随缘,用否定来显现这个道理。看第二段。第二段是“遮照同时”。这个“遮”是否定,“照”是肯定,用一种双向的否定跟双向的肯定。“非不自然”,蕅益大师说,这个地方的经文其实从义理上来看少掉四个字,应该“非不自然”后面再加一个“非不因缘”。“非不自然”这个“非不”,是否定再否定,变成肯定了。也可以说是自然,也可以说因缘。你说,诶,什么是心性?你可以说它是自然,因为它的体性不变;你也可以说它是因缘,因为它有随缘作用。你看我们这一念清净的本性,你造杀盗淫妄的业来熏习它,它就显现地狱、饿鬼、畜生的果报让你来受用;你造五戒十善的业来熏它,它就创造一个人天的福报让你受用。它不就有随缘的作用吗?所以你说它因缘也对。从作用的角度,它也是“非不因缘”。这个是双照。那么双遮呢?“无非不非,无是非是。”这两句话那个“无”,都应该贯下去,应该说“无非,无不非;无是,无非是”。我们解释一下。“无非,无不非”是对“非”的一种破除,破除对“非”的执着。这个地方“无非,无不非”开出来应该有四句话,就是:无非因缘、无非自然、无不非因缘、无不非自然。总而言之,你说它“非”也不对,它破除对“非”的执着;但是对讲话喜欢肯定的人,它也是破你对这个“是”的执着。为什么呢?它“无是因缘、无是自然、无非是因缘、无非是自然”。所以说“是”也不对。说“非”也不对,说“是”也不对,那应该怎么说呢?佛陀只好讲出一句话作总结了:“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从本体上来说它是离相的,但从作用来说它随缘显现十法界的因缘果报;虽然随缘显现因缘果报,但是它的本性还是一样清净本然。所以你把离一切相跟即一切法合起来的时候,它的本来面目就出来了。我们在探讨心性的时候,有两个内涵:一个是理论的探讨,一个是实际的修证。我们讲“理可顿悟,事要渐修”,理是圆融的,事相是有次第的。在理体上,我们先建立现前一念心性,一个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心性出来,来取代我们过去的生命经验所累积的我相法相。先把过去这种我相法相慢慢地放掉,建立一个清净的心性。而这个心性它有“不变随缘”跟“随缘不变”两种功能,它们是同时存在的。在理论上,不变跟随缘是同时的,但是修证的时候不可能同时,没有人那么厉害。所以,当我们把一念心性建立起来、性德现前的时候,接下来是什么?修德。就修空假中三观:先空、次假、后中。空观开显它不变的体,假观开显它随缘的妙用,中观再把空和假结合起来。修行一定有次第的。但是一谈到理论的时候,古人讲“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你没有话讲的。你说现前一念心性是什么?你道一句。道一句你就错了。因为“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方动乌云遮”,才动眉毛即犯祖师的规矩。眉毛一动表示你“仁者心动”。在禅宗最忌讳的就是你心动,所以你不对。禅宗,你看他打你香板——说,你从什么地方来?你说我从哪里来,他一定打你,你怎么回答都打你。你说你为什么出家?我爸爸叫我出家的。打三个香板!你爸爸叫你出家,你自己都不想出家!第二个再来,说:诶,你为什么出家?前面说我爸爸叫我出家被打,说我自己要出家的。也打三个香板!你自己要出家?你爸爸没有叫你出家,你就出家了?也被打。为什么在禅宗你刚开始的阶段一定被打,为什么?其实我讲实在话,不是因为你讲什么话,是他看到你心动,他打你那个念头。所以古人说,你开悟的时候讲什么都对,你没有开悟讲什么都错。你看赵州禅师。有人问赵州禅师说:诶,狗子有没有佛性啊?赵州禅师说:有佛性。你怎么知道有佛性呢?诶,你看狗啊,它饿的时候知道饿,饱的时候知道饱,冷的时候它也知道冷。你说它没有佛性,它怎么有这种感觉呢?另外一个禅师问赵州禅师说:狗子有没有佛性?赵州禅师说:没有佛性。怎么没有佛性呢?你说有佛性,拿出来我看看!觅之了不可得。有人就问赵州禅师说:你为什么对他说有佛性,对他说没有佛性呢?赵州禅师说:我是从修行的角度、从对治的角度这样讲。因为他执着有,我就说没有破他;你执着空,我就说有。,!所以,中道的实相是不可以开口的,你一开口,就会不是左边就是右边。所以到最后入不二法门的时候,它是不能讲话。就是你不能动念头,你“一念不生全体现”。念头一动,那就是方便,那就是祖师的方便。如果你都不讲话,也没有人知道,所以只好讲出一个“即空、即假、即中”。我们这一念心性怎么去开显它呢?先修空观,再修假观,再修中观。但是不管你修空假中三观的哪一观,它整个所观境就是现前一念心性,只是它用空假中把心性的不变性跟随缘性开显出来。我们前面的三卷半是建立一个心性,先把这个心性现出来,先把这个性德: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的心性在你的心中现出来。到三卷半以后,“示不生灭为本修因妙三观门”,佛陀告诉你要修观:入空观的时候开显不变体,入假观的时候显现它的妙用,入中观的时候保持平衡。但是在修空假中三观之前,你要先建立一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现前一念心性,先现出来。这一念心性,总而言之,是离一切相而即一切法,是不变而随缘的。这是作一个总结。丑二、结责滞着名相我们看丑二,结责滞着名相。这一段是结示,来诃责阿难尊者一向以来就停滞、执着于佛法的名相,而不能随文观照,所以还是活在妄想当中。这是对于阿难尊者的一个诃责。我们看经文:【图一】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只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先说出阿难尊者的一个毛病。说阿难尊者,你为什么到现在对于一念心性还是以这个“措心”……这个“措心”的“措”就是,好像你拿绳子在手上这样搓来搓去,就跟这个“搓”一样。也就是说,为什么把心搓来搓去呢?说你到现在还是用攀缘心来加以攀缘、推测这一念心性,而不加以回光返照,用种种世间的戏论、没有真实义理的假名假相,什么外道的自然、佛法的因缘来作虚妄分别,不能够产生一种微密的内心的观照。只是向外分别,而没有向内观照。这种情况就好像一个人以双手来撮摩虚空。一个人分别名相而不观心,就像撮摩虚空,这样子只有增加自己的劳累,徒劳而无功。因为,虚空怎么能够被你去执捉呢?你怎么会捉得到虚空呢?意思就是说,修首楞严王三昧,你要先找到这一念心性——你的本来面目。那么向哪里去找呢?就是“莫向外求”!初学者最怕产生攀缘心,最怕!我听说,忏公师父要派一个人去买东西,你不喜欢去他就叫你去,你很喜欢去他就不叫你去了。为什么呢?因为你心动了,“仁者心动”。你一动,他就不让你去了。这是有道理的。修行,我们常讲要找到定位。比如说你修行了三十年、五十年,修行的定位不是都一样的。你每一个阶段的修行内涵不一样。正常人是有一定的规划,没有人一出家就是这样修行,修行五十年还这样修行。那就不对了。那你应该不是走大乘法,可能你走的是小乘法。修行有三个阶段:第一个,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一般对初学者,我们比较不谈空性的道理。先讲有,先讲随缘的有相,有相行:思惟业果,造罪招感痛苦的果报,造善招感安乐的果报;归依三宝,三宝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佛陀的功德是随时存在的。从深信业果、归依三宝当中来忏除罪障、积集资粮。刚开始的修行一定是有相行。这个阶段是什么?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山就是山、水就是水,没有什么样的含糊笼统;善恶的相状,三宝就是三宝、世间法就是世间法,很清楚的。所以这个阶段它是怎么样?有相行。到了第二个阶段是关键了,“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在前面的阶段,他的生命基本上没有太大改变,因为整个生命,他内心当中那个我法二执,心中建立的自我意识是很坚固的。这个阶段叫作积集资粮,叫作跟三宝结缘。一个人真正要产生广大的突破,我们讲脱胎换骨,是在第二阶段,“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他这个时候开始修我空观、法空观来破坏他心中的妄想。我们心中累积了很多的相状,有很多的看法——我喜欢怎么样,我的个性是怎么样,我习惯性是怎么一个想法,这个时候用空观全部扫掉,扫得一丝不挂,干干净净的,清净本然。所以,你看一个人本来很正常,突然间好像什么都搞不清楚状况,他有可能进入第二个阶段。你看禅宗的公案,说有一个禅师在修空观,空观现前的时候,他就走走走,走到海里去他不知道,人家把他拉回来。因为他“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个阶段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他开始在改变自己了,把他以前无始劫来习惯性累积的那个相状一一地开始消灭,而这个时候他的罪业也开始消灭。这个罪业的消灭是从根本消灭,他开始观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在第二个阶段的时候,我们对内心讲话是用否定的。所以,看你的修行是什么阶段,就看你怎么面对你的自我。你经常是用肯定的话,“诶,不错啊,你做得不错”,那你还是第一阶段,肯定的。到否定的时候我们开始怎么样?我们开始对自己的想法否定:不行!不能这样做。我们用我们的愿力来主导自己了,不是用我们的想法。对自己的想法全部加以否定,重新洗牌。这个时候进入到一种空性的智慧——“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经过这一番的洗涤以后,你又开始“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那个时候是从空出假,而你的心态不同,“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但是这个夕阳跟昨天的夕阳不一样,已经换了一个夕阳。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心态不同。为什么一定要说先大死一番,然后再大活?是这样子的。所以说,我们讲“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两句话是同时的;但是在修学的时候是有次第的,先求离相,再求随缘。癸九、约二妄合明显见性非见分三:子一、引昔致疑;子二、对理征破;子三、正示见性好,我们看癸九,约二妄合明显见性非见。这是“十番显见”的第九科。“二妄”,是约着别业的妄见跟同分的妄见这两种妄见,来相互发明,来开显这个见性不是一种见分。在前面的八科,佛陀开显见性的方法都是借用显体。因为见性是离一切相,你没办法讲话,你一讲话就不对,就不是见性的本质了,我们只能够从作用——你能够看得到光明、能够看得到黑暗入手,所以我们知道见性的存在,是从作用当中可以推理见性是存在的。但是到第九科的时候,佛陀开始否定见分了。见分不能代表见性,因为见分是依他起。身为一个作用,它毕竟有业力的因素、环境的因素——有因缘的因素。但是身为见性,它是圆成实性,它没有因缘的因素。所以到这一段的时候,佛陀的口气跟前面不太一样。前面是假借见分来开显见性,这个地方就开始说明,其实见分还不是见性,它还是因缘法,开始把见分摄用归体了。好,我们分三段。一,引昔致疑;二,对理征破;三,正示见性。子一、引昔致疑首先我们看第一段,阿难尊者引用往昔的教法而生起疑惑。我们看阿难尊者到底生起什么样的疑情。【图二】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义云何?阿难尊者在前面的经文当中得到一个结论说,佛陀!假如我这一念微妙的心性不是因缘所生,因为它有一个不变的体性,它变中有不变,所以你不能说它因缘生,你不能说它绝对因缘生。那么这个地方跟佛陀所说的道理是有点冲突的。怎么说呢?世尊您过去曾经在成道以后跟诸比丘宣说,说我们这个能见的见性产生见闻嗅尝觉知的功能,它必须具足四种因缘才能够生起它的作用:身为一个见分,它必须有虚空。这个虚空包括了一个虚空的相状跟一个所缘境,距离跟所缘境。第二个,光明,有光明相。第三个,因心。这个心有五种缘:有种子,过去的业力的种子;有作意,第六意识的作意;还有第六意识的分别依、第七意识的染净依、第八识的根本依。有五种缘,因心有五种缘。第四,因眼,要有眼根。总而言之,我们的眼睛这个见的明了功能要现前,要“眼识九缘生”,要有虚空的距离、有一个所缘缘、有光明相、有种子、作意、分别依、染净依、根本依跟眼根。如此一来,这个心性的了别功能是假借九缘而生。那你佛陀说我们这一念心性是非因缘而生,岂不是前后矛盾吗?这一段经文的疑情,我们先解释一下。佛陀在唯识的方便教法当中曾经明确地说明“眼识九缘生”。也就是说,我们这个能见的见分,所谓依他起性,要假借内在的业力的种子跟外在环境的因缘,还有光明、虚空的因缘,才能够生起了别的作用。阿难尊者就用唯识的教法、唯识的“心”来质疑一念心性。现在我们有两种心:第一个,唯识所谓的心;第二个,是《楞严经》的心。这两个产生了矛盾。唯识的心要假借因缘才能够生起,要有内在的种子、外在的环境的刺激,根境和合才能产生心识;而《楞严经》的心是众生本具、不生不灭的,它不需要外在因缘的和合。那么这样子,唯识所谓的心跟《楞严经》所谓的心性岂不是产生矛盾吗?阿难尊者对唯识的心法跟《楞严经》的心法产生的矛盾,提出他的疑情。子二、对理征破分二:丑一、直明昔说随情;丑二、正显见性非缘看佛陀怎么解释。子二,对理征破。这当中有两段:一,直明昔说随情;第二个,正显见性非缘。佛陀先直接地说明,过去唯识的教法是随众生的情执而宣说的。佛言: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佛陀说,阿难尊者你要知道,我过去在唯识当中讲到我们这一念心的生起,是假借因缘而生,有根境的碰撞才产生心识。所以,这念心在因缘当中是不断地因为不同的环境而产生不同的心态。这种因缘所产生的生灭的心相,不是我这个大乘圆满第一义谛的教法,而是一种方便的教法。佛陀讲到“心”有两种情况:第一个叫作随情说,随顺众生的情感而宣说的。凡夫是有情感的,所以佛陀讲到我们的心——你看,你为什么会产生高兴的心、产生悲伤的心呢?首先,你过去有这样一种习惯的种子;其次,要有人刺激你,你才会高兴、才会痛苦。这种“心”佛法也承认,这叫生灭心——唯识的心,有过去的种子跟现前的因缘的和合。但是,这样的说法是佛陀为了随顺众生的情感而说的。,!佛陀在讲到《楞严经》的时候,就撇开众生的情感,随智而说,以佛陀自己无分别智慧所照见的心来说。就是我们这念心啊,是不生不灭的,是迥脱根尘的。它的存在不需要根尘,只是由根尘的因缘让它表现出来而已。没有根尘,它还是存在,只是我们没有把它直下承当,只是我们错过这个机会而已。所以,前面佛陀所宣说的唯识教法是随情而说的;这个地方佛陀开始开显我们的本来面目,是随智而说的,讲到了义的教法。先把这个观念讲清楚。丑二、正显见性非缘【图三】我们再看第二段,正显见性非因缘。我们这一念心性是不假借因缘而生的。我们看第一段。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明,则不能见。佛陀为了把凡夫所谓的生灭心跟不生灭心作一个对比,举出一个譬喻说阿难!我再一次地问你一个问题。一般的世俗人说,我现在能够见到一切万物,那到底在什么情况才叫作“见”,什么情况叫作“不见”?就是我们这一念心能够见闻嗅尝觉知,我们姑且对色法来说这个见的功能,到底在什么情况叫作见的现前?什么情况是见不现前?阿难回答说,世间人要能够看到东西,要假借太阳、月亮、灯光三种的光明,才能够使令这个见的功能现前而照了万物万象,这个叫作见。假设没有这三种的光明,就不能见到东西了。好,我们把这个生灭心要假借光明的引导才能够现前先说出来,这以下再把这个生灭心跟不生灭心加以对比。我们看下面:阿难!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若必见暗,此但无明,云何无见?阿难!若在暗时不见明故,名为不见,今在明时不见暗相,还名不见,如是二相俱名不见。这个时候,佛陀就告诉阿难尊者说,如果没有三种光明的因缘现前叫作不见,那你就不应该见到暗相;你既然能够见到暗相,就是光明不现前的时候你还是有见到嘛,你见到暗相。也就是说,这只是缺乏光明,你不能说没有见的功能存在,不可以这样讲。我们的生灭心假借黑暗的因缘见到黑暗,假借光明的因缘见到光明,这只是一种一时的生灭的作用。阿难!如果在黑暗的时候我们见不到光明叫作不见、叫作见性不存在,那么你现在有光明的时候不见到暗相,那你也应该说不见了,因为你没有见到黑暗。那么如此两种,光明跟黑暗两种相状相互作用,那你都叫不见,因为你见到光明的时候就没有见到黑暗,见到黑暗的时候就没有见到光明,那这样都叫不见了。我们作一个总结。若复二相自相陵夺,非汝见性于中暂无。如是则知二俱名见,云何不见?所以,事实上光明、黑暗两种相状是互相地侵夺。你落入因缘法就是对立的,有光明就没有黑暗,有黑暗就没有光明。但是在整个因缘变化当中,不表示说你这一念见性的体性在这当中暂时消失掉。它永远存在,只是说它随顺光明的因缘见到光明,随顺黑暗的因缘见到黑暗,它的体性是存在。所以我们可以得到结论说,不管是光明跟黑暗,见性都是存在的,都能够叫作见。怎么能够说不见呢?见性是恒常现前的。我们再说明一下。生灭心是假借因缘而有的。你看我们有时候道心很强,有时候我们道心很羸弱,我看任何一个人都离不了生灭心。再大的善根,这个人也会起烦恼;善根再差的人,他偶尔也会起惭愧心。落入因缘法,我们是活在生灭心当中,关键是你怎么样不被它所转而已。你说,诶,他为什么一路走来能够这样子始终如一呢?其实每一个人都会起烦恼,只是说他烦恼现前的时候能够摄用归体,他观到烦恼的生灭,烦恼起来、烦恼灭,能够不随妄转而已。其实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你不能被它转。那你怎么不被它转呢?你一定要回到你的现前一念心性。所以这个地方讲,我们的生灭心是随因缘变化。我们的业力变了很多的因缘,有时候会让我们快乐,道心很强,有时候会心里悲伤。如果你能够会归到你不生不灭的本性,你就看到整个心,有时道心强,有时道心弱,但是你永远做你该做的事情,就是安住在不生灭心。所以你要脱离妄想。子三、正示见性分二:丑一、直示真性;丑二、腾疑细释丑一、直示真性【图四】我们看下一段很清楚了,“正示见性”。其实脱离妄想,“直示真性”这一段经文很重要。修行,它是先脱离外境。我们在修不生灭心的时候有三个次第:第一个,先脱离外境,不随境转;第二个,再脱离你的妄想,不随妄转,脱离生灭心;第三个,回归本性。我们看经文: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四义成就。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身为一个众生本具的现前一念心性,它非明、非暗、非通、非塞。一个人要能够依止现前一念心性,要知道一个观念:当我们心性遇到光明的因缘,我们见到了光明,但是你不要被光明所转,因为这个见性它不是光明;见暗之时,这个见也不是黑暗、黑暗相;乃至于虚空现前的时候,我们随时看到虚空,但是见性也不是虚空;见塞之时,我们随缘看到阻塞的相状,但是见性也不是属于这个阻塞。所以我们修不生灭心的人,第一件事情,你随缘吃饭、睡觉、过堂,随顺生命的因缘有种种的相状现前,但是你要知道它只是一时的因缘。你不是过堂,你不是真正地在过堂,你也不是真正地在吃饭、睡觉,那只是随顺因缘而已,你的心性当中都没有这个东西的。所以,我们在修习心性的人,第一个,先脱离外境,离外在的四种境缘。这个离境是比较容易。第二个,要离心,离你的生灭心。第二段就比较困难。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前面是说明我们这一念心性是远离外境的,不管外境怎么变,你就以不变应万变。但是,我们在外境变的时候会产生一个生灭心,应该怎么办呢?说是“见见之时”……我们解释一下。这个地方圆瑛法师有很多解释,我们采用圆瑛法师所说当中比较容易理解的。第一个“见”是我们的“见性”。第二个“见”是讲我们见性的一个生灭作用,叫“见分”。也就是说,当我们的见性遇到外在的因缘而产生一种见分、产生一种作用,见性转成见分的时候,其实这个圆成实性——这个我空法空的见性已经不是见分了,因为见分是变化的你说我这一念虔诚的心去拜佛,那为什么会拜佛呢?当然,拜佛的心也是从见性而起,但是它已经不是见性了,它已经不是本来面目了,它只能够是我们借假修真的一个一时的因缘,所以见性已经不是见分。为什么呢?因为见性它是无分别智所亲证的,它尚且要远离这个见分——有分别的见分,是我们这个能分别的见分所不能攀缘的。所以见性是要离开见分,是见分所不能攀缘得到的。当我们在修学的时候,当我们在忆念佛陀的时候,当我们在念佛的时候,其实这只是一个方便。你要真正找到你的本来面目,要用无分别智,不能有分别。但是,如果完全无分别,你又不能积功累德。所以,我们讲修空观,还得修假观。修假观你要怎么样?无念中要起念头。但是,在起念头的时候你很清楚地知道这只是一个一时的方便,借假修真。所以讲“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见性还要脱离你所作用的见分——有所分别、有所作用的见分,它不是见分所能够到达的。所以,身为一个见性,连见分都见不到它,只要有分别就见不到,哪里还有什么样的所谓的因缘、自然、和合相跟不和合相——因缘叫作和合相,自然叫不和合相——这么多的戏论可得呢?看总结。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吾今诲汝,当善思惟,无得疲怠妙菩提路。身为一念心性,可以说是动念即乖、开口便错,你不能用你的分别心去攀缘的。佛陀就跟阿难尊者说,你身为一个二乘的声闻人,一向以来只是接受生灭因缘的教法,心胸狭劣,没有广大的智慧,所以你不能通达大乘的不二法门。我今把大乘了义这种不二的法门告诉你,你应该好好地回光返照,先找到你不变的心体;再以这个不生灭的现前一念心性,生起种种断恶修善度众生的妙用。不要对广大的无上菩提的功德生起疲怠懈怠之心,要生起勇猛精进的心,来完成你广大的无上菩提之路。这个是佛陀对阿难尊者跟所有弟子的勉励。我们在研究《楞严经》以后,其实唯识学还是要学,因为它在讲生灭心。我们不要说完全否定生灭心,我们只是不要随它而转。我问你,如果完全不要生灭心,那你这个人就是禅宗说的“一潭死水”,你有什么用?什么都不动,那你就偏空了嘛。不动,是先求不动,然后再依体起用。所以研究唯识学你会知道什么是功德相、什么是过失相。这个时候还是要动念头。但是,你动念头,你是依止不生灭心作根本,“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你还真的从百花丛里走过去了,你真的走过去了,但是你片叶不沾身!刚开始我们要把大乘佛法那个心地法门先抓到。至于它怎么操作,你是做多少?这个我们可以慢慢来。但是,什么叫作“无住又要能够生心,生心又能够无住”,这个道理你要把它先参透。要不然你怎么修行?你完全无住也不对,完全生心也不对,但是我们的一个消息——先找到无住。刚开始先离相,先不要相信自己的想法,先用否定的思考来破自己的相,先求无住。一段时间以后,再重新把你的心门打开,从空出假,积功累德,广度众生,广结善缘。所以先修无住。那么这个无住,它的次第,先远离外境。你看佛陀讲得很清楚,先远离外境,然后再远离你的生灭心,最后回归到你的众生本具的现前一念心性;然后再从这一念心性重新出发,又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个时候你该做什么还做什么,但是你心态完全不一样。这个就是我们整个大乘佛法的消息,你要认清楚它的路头。它是先从否定门入,再从肯定门出,重新再肯定自己,“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依止一念心性开始从空出假,彻底地承当。所以,刚开始是彻底地放下,放下过去的这些妄想;放到最后的时候,要重新彻底地承当,这个就是大乘的不二法门。这个道理大家都要想想看,你要去往内去想,往心中去想,它是一个心地法门。到这个地方,佛陀就直接地开显心性的一个修学次第。这段经文大家好好地参一参。好,我们讲到这里。我们刚开始修行,要把修行的路头先抓到,你不要走偏了。一旦走偏,你要再回来就很难了,这是一条不归路,那你以后是非常麻烦的。我建议大家,修习大乘佛法你一开始就走对,不要后来再来后悔、再来调整,那非常麻烦。你一开始就走对,你可以走慢,但是不能走错。:()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我在星际召唤华夏老祖宗 我在都市筑仙境 陈不凡江语柔陈思汝 季时茜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仙侠:仙人抚我顶,我授仙人长生 这个皇帝换我当 和大佬前男友重逢后 快穿之偶尔在异世界带娃 不是哥们,你也穿越者啊? 随身空间之傻女傍上了国家爸爸 镇守藏经阁百年,投资天命反派 诸葛会物理孟德挡不住 穿越淞沪战场,崛起成为最强军阀 高中三年,无人知道我已觉醒 炼刀录 快穿,宿主他图谋不轨 穿成阿甄那些年[三国] 送爱上天堂之二罪人无罪 震惊:躲进冷宫还被宠
一个腹黑冷情的现代女汉子,穿越成爹不疼后娘害的软妹纸!遇上霸道冷酷武宣王,只手遮天权倾朝野,传闻说,他睡过的女人比吃过的饭都多,可是一夜贪欢之后,他竟对她痴缠不止,他说,女人,你姿势多技术好...
一步登天,我是赤犬,我为自己代言!穿越成为赤犬,打造最强海军!如果您喜欢海贼之大将赤犬,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看惯了各种穿越美漫,换个口味来试试网游版美漫吧。 这是一个穿越重生的外挂玩家努力成为科学家,一边坑钱一边收拢各种黑科技的故事。 看一看瞧一瞧啦,山...
她本是秦家最具天赋的年轻一辈,谁曾想树大招风,人心不古,遭人暗算,一朝身死,魂归大地!再睁眼时,却发现自己重生在一个无父无母,穷困潦倒还有一群极品亲戚的小可怜身上。看着这糟糕至极的处境,她暴走了!极品亲戚?打一顿就好了,一顿不行的话就打两顿,打到不极品不就好了吗?白莲花?踩爆她的狗头就好了!渣男?送他去极乐世界转一转,一切都不是问题。至于仇人?踩爆他们的狗头,顺便让他们体验一下什么叫人间疾苦就行了。本来,她以为自己可以拿着女主的剧本一路开挂,金手指,报血仇,贵人相助,遇难呈详,谁料遇到他,翻天覆地满盘皆乱然,事与愿违,碰壁有瘾她当真体会到何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遇到看淡红尘,绝对禁欲的心上人怎么破?打不得,骂不得,还总想挂在心尖尖上宠那就哄吧殊不知,哄着哄着,就把自己搭了进去如果您喜欢暴躁女主在线撒欢,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又一位加入穿越大军的中年的故事如果您喜欢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我虽然是叛巫,但我依然是一名巫师。我只是背叛了巫祖,而不是背叛了真理。PS原创无限。无女主。合理党。不虐主。日常向。如果您喜欢重铸巫师,别忘记分享给朋友...